印尼咖啡的產量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亞洲之冠,不過在 1999 年被越南(粗壯豆為主)擠下來,屈居亞洲第二!印尼咖啡產量雖多,但多數都是羅布斯塔種的咖啡豆為主,精品咖啡的比例較少,低於印尼咖啡總產量的 50%,即使如此,印尼的精品豆仍然非常有名,其中包含曼特寧、黃金曼特寧、塔瓦湖、陳年曼特寧、爪哇老布朗等等,都是讓印尼在精品界如此知名的原因!
史蒂芬店長補充:
由於在十九世紀,爪哇爆發嚴重的葉鏽病,阿拉比卡種咖啡樹幾乎滅絕,
因此荷蘭人在印尼改種抗病力強的羅布斯塔或是混種,且延續至今。

印尼精品咖啡產區
印尼的精品咖啡產區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北部、蘇拉維希、爪哇島等海拔較高的地方,其中蘇門答臘為精品豆主要產區,下面舉例幾個比較常見的產區給大家:
- 蘇門答臘島——林東地區(Lintong Region):其中最出名的小產區莫過於 托巴湖(Lake Toba)。
- 蘇門答臘島——亞齊地區(Aceh Province):其中以塔瓦湖(Lake Tawar)附近,以及迦佑山(Gayo Moutain)一帶的為主要產區。
- 蘇拉威西(Sulawesi):最出名的是 托拿加(Toraja)產區,這個區域的豆子深受日本人喜愛,幾乎都是日本人買走的。豆子很很很大顆,數大就是美。
- 爪哇島(Java):爪哇種的發源地。在改種植羅布與阿拉比卡混種之後,原始種就非常罕見。
- 峇里島(Bali):以金塔瑪尼火山為主,有豐富的火山土壤,處理法也較為先進。
狹義來說,會被稱作曼特寧的只有在蘇門答臘島上用溼刨法製成的咖啡被稱作曼特寧。而黃金曼特寧則是P.W.N公司旗下生產的曼特寧,由於黃金曼特寧這個詞已經被註冊成國際商標,所以僅有這個公司可以使用。

印尼咖啡等級
印尼通常會用 300g 的生豆當作基準點,並計算瑕疵數後來決定咖啡等級。若是缺點分數越高,等級就越低,若是扣分在 11 分以下就能被分為最高級 1級(G1),再來就往下評分為 G2、G3級,一直到G6。但因為處理法的關係加上可以容許11點的瑕疵率,通常即便是G1等級的曼特寧的生豆的外貌仍然非常的令人恐懼,更不用想像當地還可以買到G6一下等級的生豆,那個打開來可能你都不覺得那個是咖啡。

量少質優的托拿加(TORAJA)
托拿加是在蘇拉維西島,個性不像曼特寧那麼強烈,有著滑順柔和的香味,層次感也很明顯,帶有一些花香,與曼特寧大不同。
托拿加是非常稀有的精品豆,年產量約在一千公噸,主要分布在蘇拉維西的中部和西南部大概 1200 公尺的坡地,栽種和採收都非常不容易!至於處理法部分,主要採取水洗,分級制度也依照大小顆分級,最大顆是AAA,其次是AA。由於是水洗處理法製成的,所以酸度、甜度,風味都比曼特寧來的細緻許多,但也保留了一點印尼的風土特色,偶爾還是會喝到類似綠無花果乾、甘草茶的風味。

爪哇
爪哇的產區分成五個,分別是Blawan、Tugosari、Pancoer、Jampit 跟 Kayumas。海拔都位在1,300公尺,大部分的處理法是水洗,讓他跟曼特寧比起來的酸質明亮,口感也比較細膩。但由於品種的限制,整體的風味還是多少會有些許的羅布斯塔的草本味在內,但那也是爪哇的特色之一。
峇里島
峇里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加上金塔瑪尼火山的土壤非常適合種植咖啡豆,而這個地區的處理法也是五花八門,水洗、日曬、蜜處理都有,由於也種植新的品種 ,所以風味上更類似中美洲,常常有柑橘、莓果、酒、烤餅乾的迷人風味。其中出名的烏布(Ubud)處理廠的擁有者的妻子是台灣人,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他們在夫婦在台灣的咖啡館裡面串門子。
結語
其實大家對印尼咖啡的印象,多半是土味、藥草等風味,往往忽略了印尼其實還有其他非常不同種風味的咖啡,之前史蒂芬店長也去過一場印尼咖啡豆的風味品飲會,的確讓人驚嘆,在那次喝到的咖啡都沒有任何的土味或是藥草味,完完全全地顛覆了我對印尼咖啡的既定印象!
因此,這篇文章除了描寫曼特寧,更多著墨在不同於曼特寧的咖啡,就是要讓大家對印尼有更多的想像!
現在馬上就來體會印尼咖啡豆的特殊風味吧
–
店長會持續分享咖啡產地、歷史等有趣的知識,歡迎持續追蹤咖啡粉絲專頁或是訂閱電子報,甚至可以加入臉書社團—與史蒂芬店長一起學精品咖啡,來學習更多咖啡資訊!
–
文章參考來源:
- 新版・咖啡學
- 咖啡的一切
—–
歡迎來我們的粉絲頁按讚,或是加入我們的Line 獲得咖啡豆折價券唷。
咖啡市集 CoffeeMart 給您新奇有趣、新鮮現烘的咖啡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