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知道嗎?咖啡豆的厭氧發酵處理法,其實參考了葡萄酒的釀酒技術,用來實驗在咖啡豆身上看效果如何,沒想到效果驚人,讓咖啡愛好者為之驚艷。
延伸閱讀:利用蘭姆酒桶幫咖啡豆增加酒香的處理法!

咖啡豆處理必經過程-發酵
在咖啡生豆的處理過程,或多或少都會遇到「發酵」,並且深深地影響的咖啡的風味走向。不過發酵可以增加咖啡風味,也可以破壞咖啡風味,其中的平衡拿捏非常重要!
發酵分為兩種:「有氧」與「厭氧」。而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厭氧的過程更為均勻且能被控制,但有氧的狀況下環境變因太多,不容易受到監控。一般來說,傳統的處理法多數都是「有氧」發酵,近幾年才慢慢發展出厭氧發酵處理。
厭氧發酵處理法
厭氧發酵處理法,也有人稱作二氧化碳浸漬法(Carbonic Maceration),是一種應用在紅酒處理中的新方式,會將葡萄放入二氧化碳氣體之中,讓葡萄進入無氧狀態。這樣一來,葡萄即使沒有酵母菌,也能將自身果糖轉換成酒精,因而有特殊的香氣,並且釀造出來的葡萄酒香氣柔和、口感豐富。
而 Sasa Sestic 本人在2015年WBC所使用的咖啡豆,是來自哥倫比亞 雲霧莊園(Las Nubes)的 汝魅蘇丹種(Rume Sudan)。據他本人的說法,這隻咖啡豆的厭氧發酵處理,主要是將成熟的咖啡果實置於密封金屬容器(不鏽鋼桶)裡注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因而能在無氧的環境下進行發酵與分解,且對發酵過程中的PH值、氣體組成、濕度、溫度,甚至是參與發酵的細菌種類和數量等因素,都能進行有效的控制,發展出更棒的甜味和更平衡的風味。
不過目前各家處理廠和各類號稱厭氧發酵的生豆處理,其實都不盡相同,畢竟這類的處理法尚處於發展階段,所以並沒有標準與絕對的版本,目前所需的時長大家也還在實驗中,從72小時到240小時的都有,隨著時間變長,風味會轉向奶酪、乳酪等發酵食品的味道,也是非常有趣!

厭氧發酵處理法的特色
- 採用不鏽鋼容器(不會吸附之前的咖啡豆風味)放置咖啡果實,能讓風味更乾淨。
- 在密閉的環境中進行發酵,各項因素更容易控制,每次處理的咖啡豆更易趨於一致,且芳香物質不易揮發。
- 無氧的環境下進行發酵,風味通常帶有不常出現在傳統處理法的玫瑰、荔枝等風味。
- 採用此法的咖啡豆風味,通常有更飽滿的醇厚度和酒香。
結語
在近期,不斷出現許多不同的咖啡豆的後製處理方法,造就不一樣的風味,其實非常令人期待!其中厭氧發酵處理便是其中一種新的後製處理方法,但有人喜歡,也有人討厭。
咖啡的品質最後還是得回歸到品種、咖啡果實種植環境與處理法等因素,缺一不可,並非好的處理法就能夠將品質較差的咖啡豆起死回生唷!
我還是覺得無論是任何的處理法、生豆或是烘焙方法,最後都要回歸到風味本身,找到你所喜愛的風味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想要喝到一些不一樣的,一定要試看看咖啡市集的厭氧發酵的咖啡豆!
–
店長會持續分享咖啡產地、歷史等有趣的知識,歡迎持續追蹤咖啡粉絲專頁或是訂閱電子報,甚至可以加入臉書社團—與史蒂芬店長一起學精品咖啡,來接受更多咖啡資訊!
–
參考資料
- 一張圖秒懂「厭氧發酵處理法」
- 專業咖啡師培訓| 特殊處理· 紅酒處理
- 圖片取自unsplash 與 CoffeeMart咖啡市集
注)筆者盡力從書籍和文章擷取正確的資訊,但不同文章之間說法有些出入,若有其他觀點,歡迎跟我提出,謝謝!
—–
歡迎來我們的粉絲頁按讚,或是加入我們的Line 獲得咖啡豆折價券唷。
咖啡市集 CoffeeMart 給您新奇有趣、新鮮現烘的咖啡豆!
—–
